8月11日,集團公司發布2016年社會責任報告,這是自2011年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以來連續第6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。報告本著真實、客觀的原則,以“匯聚能源、延長價值”為主題,設置了發展、運營、創新、員工、奉獻五個社會責任議題,系統梳理了集團公司2016年度履行社會責任實踐和績效。
報告顯示,2016年集團公司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著力提升能源保障效能。按照“做優存量、做強增量、做大總量”的思路,以效益最大化調整生產運行方案。上游優化勘探開發投資結構,壓減高成本原油產量,總體保持千萬噸規模穩定;加速釋放天然氣、煤炭產能,天然氣產量突破20億方,煤炭自產實現零的突破;省外銀額盆地、海外泰國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,為多種資源綜合高效轉化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。下游統籌煉油化工生產,宜油則油、宜化則化,努力豐富產品結構、增加高端供給。煉油根據市場靈活調整柴汽比,首套航煤裝置建成投運,填補了陜西省能源化工企業航空油品生產的空白?;M負荷高效運行,聚烯烴產銷突破100萬噸,有力推動了陜北能源化工高端化發展。為社會提供了千萬噸高品質油品和近500萬噸化工產品,成為保障地區和國家清潔能源供應的重要力量。
在創新驅動方面,報告顯示,集團公司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,不斷總結、延伸、放大“延長模式”,聯合清華大學、中科院大化所等開展全產業鏈技術合作,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國內、國際領先技術。二氧化碳壓裂技術列入國家973計劃,油田持續上產穩產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煤油氣綜合利用、汽柴油超深度脫硫等技術成果通過國家層面鑒定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并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,正在開展30多項前瞻性、顛覆性技術研發,并加快產業化步伐,努力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。
在綠色發展方面,報告顯示,集團公司主動擔當責任,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,將綠色、低碳、循環發展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,將已擁有的先進技術集成再創新,將多種資源的化學元素優化配置、工業裝置相互配套、工藝技術集成創新,使全部資源集約化利用,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。納入《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》的碳捕集利用封存(CCUS)示范工程正在加緊推進,能源化工廢水“零排放”引起業界廣泛關注,粉煤熱解與氣化一體化(CCSI)、大型流化床氣化(KSY)中試取得重大突破,在節能減排促轉化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。
在融入地方發展方面,報告顯示,集團公司堅持與利益相關方共享機遇、共同發展,始終秉持“發展延長、奉獻社會”的理念,通過貢獻財稅、帶動就業、改善基礎設施等舉措,推動老區城鄉統籌發展。加大精準扶貧力度,將企業和地方優勢相結合,增強脫貧“造血”功能,幫扶延川縣文安驛鎮7個低收入村脫貧致富。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,在社會扶助、幫扶弱勢群體等方面捐款6500萬元,全面履行國有企業政治、經濟和社會責任。(路曉宇)